13
2023/04在市場經濟中,品牌是企業的重要資產,也是消費者的信任標志。然而,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,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,大量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,嚴重侵犯了正規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商標權,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擾亂了市場秩序,影響了社會穩定。假貨對品牌的傷害是多方面的,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假貨降低了品牌的信譽和形象。品牌是企業長期經營和積累的無形資產,是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和消費者認可的重要因素。假貨由于質量低劣、性能不穩、功能不全、甚至有毒有害,給消費者帶來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失,甚至危及消費者的生命安全。消費者往往無法區分真假產品,或者在購買過程中被欺騙購買到假貨,導致對正品失去信心和興趣,甚至產生反感和抵制。這樣就使得正規企業的品牌信譽受到嚴重損害,品牌形象受到負面影響,品牌價值大幅度下降。
例如:2014年,李嘉音所在的漢生堂藥業跟同仁堂合作生產治療不孕不育的中藥,由于產品被假冒偽劣團伙仿冒,導致漢生堂藥業被列入2014年藥監局“黑名單”,企業被香港衛生署查封1。這樣一來,漢生堂藥業和同仁堂這兩個知名中藥品牌都受到了沉重打擊,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。
二、假貨搶占了品牌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。假貨由于不用支付研發費用、廣告費用、稅收等成本,在生產中使用廉價、低劣的原材料,并通過各種不正當競爭手段如低價傾銷、高額回扣等方式,在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。這樣就使得假貨能夠吸引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,占據了正品的市場份額。同時,由于假貨存在的競爭壓力,正規企業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產品價格和利潤率,以維持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。這樣就使得正規企業的經營效益受到嚴重傷害。
三、假貨影響了品牌的創新和發展。品牌的建立和發展需要企業不斷地進行研發創新,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期待。假貨由于剽竊了正規企業的技術和設計,不僅侵占了正規企業的知識產權,還削弱了正規企業的研發創新動力和投入。一方面,正規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,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進行打假維權,消耗了企業的精力和資源。另一方面,正規企業為了避免被假貨模仿,不敢輕易推出新產品或新技術,導致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下降。
例如:據《2017年歐盟打擊假冒和盜版的情況報告》稱中國內地是全球最大的假貨生產地,2015年全球八成假貨來自中國1。這些假貨不僅損害了歐洲品牌的利益,也影響了中國品牌的形象和信譽。同時,由于假貨泛濫,中國品牌在歐洲市場面臨著更多的質疑和障礙,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。
四、假貨危害了品牌的社會責任和公信力。品牌不僅是企業的經濟資產,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的重要載體。品牌應該以誠信為本,以質量為先,以消費者為中心,以社會為導向,積極履行對消費者、對社會、對環境、對國家的責任。假貨則是以欺詐為手段,以利益為目的,以自私為本性,無視消費者、社會、環境、國家的利益和需求,嚴重違背了品牌應有的社會責任和公信力。
綜上所述,假貨對品牌的傷害是深遠而嚴重的,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來打擊和防范。作為消費者,我們應該提高鑒別能力和法律意識,理性消費,拒絕假貨;作為企業,我們應該使用高等級防偽技術加強自身管理和創新能力,保護自身權益,提升品牌價值;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,我們應該加大執法監管和宣傳教育力度,建立健全假貨的監測和懲治機制,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。只有這樣,才能有效地遏制假貨對品牌的傷害,保護品牌的合法權益,促進品牌的健康發展,提升品牌的社會價值和國際影響力。